今天是:

推荐律师

诉讼指南

·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调解中委托鉴定
·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
·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关于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
·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
·关于办理申请执行监督案件若干问题的

案例实务

·依法惩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典型
· 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危害生
·无益拍卖规则的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2批指导性案例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协议诉讼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
 

财产赔偿

 
离婚案件中经济帮助的理解与适用

添加时间: 2011-10-21 14:53:16 来源: 作者:合肥离婚服务网 点击数:3977

离婚案件中经济帮助的理解与适用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救济制度之一,也是婚姻法中被公众认可的法律亮点。该制度以尊重夫妻双方人格独立与平等,致力于保护弱者利益为出发点,以有效实现损害与救济之间的衡平为宗旨设立的离婚救济制度,即法律为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及困难帮助的方式。该制度设立的初衷原是使得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人,可以得到原配偶的经济帮助以便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但是,通过这几年婚姻法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经济帮助制度尚存在尚需规范和完善,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很多难点和热点问题。

    一、经济帮助的概念和意义

    离婚时的经济帮助,是指夫妻离婚时,一方生活确有困难,经双方协议或由人民法院判决,由经济条件较好的另一方给其必要的经济资助的制度。

    它不是夫妻间的抚养义务,而是为保障婚姻关系解除后困难方的生活需要所规定的法律保障措施。它的实施有利于离婚纠纷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对婚姻自主权的保护,有利于防止因离婚带来的社会动乱,体现了法律对弱势方主要是妇女的特别保护。当然,男方生活困难的,也同样享有接受经济帮助的权利。经济帮助不以一方有过错或少尽义务或有过失为前提,也不以何方提起离婚为要件,具有纯粹的资助性质。同时《婚姻法》确定的经济帮助制度,具有强制性,所实现的是法律的调控功能。经济帮助制度与家务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二、经济帮助的适用条件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离婚经济帮助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

    1、一方生活困难。所谓生活困难,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可见,生活是否困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离婚时的财产能否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二是离婚后有没有住处。其财产能维持生活,但离婚后无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有住处但财产不能维持生活的,也属于生活困难。

    2、生活困难发生在离婚当时。即在离婚时,其个人的财产和离婚分得的财产就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如果离婚时其财产能够维持生活或离婚以后发生困难的,不能适用经济帮助。

    3、或双方经济条件差异大的或另一方有帮助能力的。离婚时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经济帮助,前提是另一方生活不困难,即有帮助能力。如果另一方也存在生活困难或者住房狭小,无法提供帮助,也不能强行要求其帮助。

    三、适用经济帮助的方法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1、离婚时一方年轻有劳动力,暂有生活困难,无法维持生活的,另一方可给予短期的或一次性的经济帮助,可以是长期帮助,也可以是短期帮助;至于帮助时间长短,可以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生存能力、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生活水平、双方年龄状况、子女抚养来确定。。

    2、对于老年人离婚的,一方年老体弱或病残、失去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的,另一方应在居住和生活方面给予适当安排。

    3、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但是人民法院在判决一方以住房给另一方进行帮助时,应从严掌握。

    4、在经济帮助执行期间,受资助方另行结婚或经济收入已能够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帮助即可终止。

    5、离婚后,一方重新起诉要求对方给予帮助的,一般不予支持。

    经济帮助在离婚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既要保护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又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法律立法的本意。

    作者单位:陕西省南郑县人民法院

来源: 中国法院网   作者:王勃

Copyright 2009-2014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执业律师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路与南二环交口加侨广场c座26楼 手机/微信13956913789 电话:0551-63501548
E-mail:xuqingsheng731217@126.com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 皖ICP备10200179号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